後續隨著降准的實施,貨幣供應量增速、企業貸款數據大概率將有所改善,但在筆者看來,結構性問題的解決、傳導機制的疏通仍需要配合其他更多工具和改革。
密集的逆周期調控政策部署印證了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判斷,是政策面的必然調整,也體現了決策層多措並舉穩經濟、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的決心。
此次改革一方面促進利率並軌,標志著利率市場化邁出重要一步;另一方面有助于貸款利率下行,推動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。
“這才是剛剛開始,接下來我覺得對房地産的調控,資金鏈的全面收緊,反映到價格、銷售還有一段時間。”
科技和大數據賦能經濟研究,經濟研究反哺公司商業戰略決策、市場營銷和客戶推廣,已經被證明爲一個前景光明的發展趨勢。
近期在内外多重因素转好,政策积极发力已初见成效之时,中国經濟已初步呈现企稳回升态势。但也必须看到,中国經濟基本面转好尚未完全稳固。
當前通脹壓力減輕,1月CPI回落至1.7%,PPI接近0增長,意味著貨幣政策仍有放松空間,與此同時,若要實現“六穩”目標,貨幣政策維持寬松也十分必要。
尽管当前国内經濟仍在下滑,但外贸不确定因素的缓释、宏观调控政策发力也使得市场恐慌情绪有所消退。在预期趋稳的背景下,人民币走出了一轮升值态势。
逆周期政策与改革措施的协同发力,下半年中国經濟或将有所企稳,预期2019年中国經濟有望呈现前低后稳的态势,全年GDP或为6.2%左右。
展望未來,若想從“寬貨幣”到“寬信用”,除了貨幣政策寬松以外,我們認爲,還需要與結構性改革相配合。
在这样一个特殊背景下,如何处理大国关系的变化,如何应对管控分歧,如何延续前期的經濟增长奇迹?对中国經濟而言是个极大的挑战。